“家有二两醋,不用去药铺”
“有醋可吃糠,无醋肉不香”
常说“五味盐为首,调和醋当先”,醋是家家户户都常用的调味品,尤其是现在重视减盐少糖,更是少不了醋来增加风味~但每次去购买的时候,面对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醋,究竟该如何挑选呢?食用又有何讲究?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吃醋”的学问!

在国家标准GB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中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食醋: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的物料、食用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液体酸性调味品。
甜醋:单独或混合使用糯米、大米等粮食、酒类或食用酒精,经微生物发酵后再添加食糖等辅料制成的食醋。
看原料:GB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自实施后,配制食醋被从该标准中删除。这意味着,食醋应该是酿造食醋,标签原料表中至少要有糯米、大米等谷物,或者水果等含淀粉、糖的物料中的任意一种,但绝不能出现冰乙酸(又名冰醋酸)。
明属性:除了米醋、香醋、老醋、陈醋等这些厂家自行命名的商品名外,标签上必须要有“食醋”或“甜醋”字样,以便消费者一眼就清楚这款醋的“个性”。
辨酸度:食醋标签应标明总酸含量,食醋总酸每100毫升大于等于3.5克、甜醋总酸每100毫升大于等于2.5克即符合国家标准,总酸含量越高酸味越浓。


另外有很多人买醋有自己偏爱的地域品牌,比如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这些老资格醋都是有专有标准号的:
GB/T 1946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独流(老)醋
GB/T 19777-2013 地理标志产品 山西老陈醋
GB/T 26531-2011 地理标志产品 永春老醋
GB/T 18623-2011 地理标志产品 镇江香醋
市场上的食醋,
因为原料、生产工艺的不同,
而“酸”的各有特色。
消费者可以根据口味、
烹调目的不同各取所需。
陈醋:原料多为高粱、大麦、大米、豌豆等,浓褐色,味道醇、酸味重。一般适合做酸味较重且颜色较深的菜,如酸辣汤、醋烧鱼等。
香醋:以糯米等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工艺生产,适合烹制海鱼或作为吃螃蟹、虾时的蘸料。
米醋:主要以大米、糯米等谷物为原料,采用液态法发酵生产,味道相对清淡,略有点酸甜味,常用来炒青菜,或者做糖醋排骨、糖醋鱼、泡菜等酸甜口儿的美食。
白醋:通常是用食用酒精发酵而成,主要成分为醋酸和水,口味较清淡,非常适合凉拌食物和西餐。
醋含有多种有机酸和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但需要掌握正确食用方法:

肠胃功能不好的人
像胃酸分泌过多、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患者,最好少吃醋。因为醋含有丰富的有机酸,会使消化器官分泌大量消化液,引起烧心、反酸等不适,还会刺激消化道和胃粘膜,加重溃疡症状,造成急剧疼痛。
醋过敏患者
如果食用醋后,发生过敏反应,可以到医院查明原因,若确定是对醋酸过敏,应禁食醋。
正在服药的人
很多药的制作需要纯碱作原料,溶解后呈碱性。如果服药后,吃大量的醋,醋酸会和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导致药性被削减。

并不会。
按照化学反应,醋酸会溶解碳酸钙,从而使钙流失掉。但我们吃进去的醋只有很少部分的醋进入血液,而且很快被肝脏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而不是直接作用于人体骨骼,因而并不会造成机体本身的钙质流失。
另外,醋还能帮助胃酸分泌不足的人把食物中的不溶性钙变成钙离子,有助于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并不能。
醋酸在小肠中就会被碱性消化液中和,能够吸收进血液的醋酸非常有限,而且很快就会被血液的稳定系统清理掉,所以醋酸不会改变血液的酸碱度,也不能软化血管。
对于有动脉硬化的人,与其盲目喝醋,不如通过戒烟限酒、均衡营养、加强运动、平衡心态来改善和控制病情。
并不能。
食醋中含有3.5%以上的乙酸,在食物调味中发挥着抑制细菌繁殖的作用,但乙酸的沸点高达118°C,想达到消毒的目的通常都会选择熏蒸,而这种方法只能把醋变浓,并且蒸发的部分中乙酸含量极低,根本达不到杀菌的效果。
最后,
提醒大家一瓶好的醋
只要摇几下,就会产生丰富的泡沫
且持久不消
在超市买醋的时候
一定要看标签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