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一滴‘麻药’,活鱼立刻不动!” 近期,“麻醉鱼”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原本翻腾的活鱼遇 “麻药” 后瞬间安静,等待售卖。鱼麻药” 成分是什么?这种鱼吃了会中毒吗?是鱼不新鲜吗?”引发不少消费者的担忧。今天小阔带你一文了解清楚:
水产从业者使用 “鱼麻药” 并非违规操作,而是长途运输中的常规保鲜手段。据从业者透露,活鱼在密闭空间运输时易缺氧死亡,捕捞时也可能因应激反应挣扎受伤,导致损耗率高达 30% 以上。而 “鱼麻药” 能让鱼暂时昏迷,减少体力消耗,运抵目的地后苏醒仍保持鲜活,大幅降低损耗。
这些让人紧张的 “鱼麻药”,本质并非有毒化学品,其有效成分是——丁香酚。
丁香酚是从丁香、肉桂、肉豆蔻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物质,不仅具有浓郁芳香味,还是我国、美国、欧盟均合法批准的食品添加剂—— 常被用作食品、饮料的香料,也广泛应用于牙膏、漱口水等日用品中。
丁香酚安全吗?
毒性比食盐还低:急性毒性实验显示:丁香酚导致大鼠半数死亡的剂量约为 2680mg/kg 体重,而食盐的致死剂量约为 3000mg/kg 体重。也就是说,它的直接毒性甚至略低于日常食用的食盐。
无用量限制的底气:作为香料,丁香酚的气味会随浓度升高变得刺鼻,当剂量浓到消费者无法接受时,仍不会危害健康。因此我国标准规定其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丁香酚作为我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并未规定其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并未将丁香酚纳入管理名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规定了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其中也不含丁香酚。
面对可能经过麻醉处理的活鱼,普通消费者无需过度焦虑,做好这两点即可放心食用:
剂量远低于安全阈值:联合国粮农组织 / 世卫组织专家委员会建议:丁香酚的人体可接受日摄入量为2.5mg/kg 体重。以60公斤的成年人为例,每天需摄入150mg以上才可能产生危害。而通过吃鱼摄入的丁香酚剂量,远低于这一安全标准。
热加工可彻底去除残留:丁香酚具有易挥发、不耐高温的特性,日常的蒸、煮、炖等烹饪方式,能有效分解、去除鱼体内的残留,最终端上餐桌的鱼肉几乎不含丁香酚。
此外,若购买的鱼带有明显刺鼻的丁香香味,可能是残留剂量较高,建议先用水浸泡 10-15 分钟,再进行烹饪。
活鱼运输使用丁香酚,本质是为了减少损耗、保证鲜活的行业常规操作,其核心成分安全无毒,且残留量极低、易去除,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最后提醒大家:买鱼时优先选择正规市场、鲜活无异味的产品,烹饪时彻底加热,就能既享受美味,又守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