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成职卫丨职业病危害因素入侵人体的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
时间:2023-10-08
点击次数:541
在日常工作中,劳动者有时候不得不接触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造成劳动者们身体损伤甚至导致罹患职业病,它们是通过哪些途径入侵的?如何预防?一起看看: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除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和眼睛,引起灼伤、过敏外,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只有进入人体,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气体、蒸气、气溶胶(烟、雾)等状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都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经呼吸道进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肺泡直接进入血循环,毒作用大,发生毒作用快,这也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如各种粉尘、CO、苯蒸气等。
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气态和液态)能通过完整的皮肤进入人体,当患有皮肤病、外伤等原因造成皮肤损伤时,毒物更易通过受损皮肤进入。毒物经皮肤途径进入人体往往容易被疏忽,因而,毒物经皮肤进入人体是发生职业性中毒的重要原因。能经皮肤进入人体的毒物范围比较广,比如有苯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等。
在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不易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但是,如果由于发生意外或因个人卫生不注意,毒物就易经污染的手、衣物、食品而被食入,如蓄电池厂的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极易经消化道摄入铅而引起铅中毒。
劳动者在不可避免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前提下更应该注意加强防护,做好预防,避免职业病危害因素悄悄地进入身体。
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对已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
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
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上岗前职业性检查,在岗期间职业性检查和离岗职业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