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竹又称腐皮、豆腐衣等,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传统食品。具有浓郁的豆香味,同时还有着其他豆制品所不具备的独特口感,可烧、炒、凉拌、汤食等,深受我国消费者青睐。但腐竹如何选购,颜色越亮越好吗?

依据SB/T 10325-1999《调味品名词术语 豆制品》,腐竹又名豆腐筋,是指豆浆煮沸后,在降温过程中,从豆浆表面挑起的一层薄膜,厚度在0.3mm以下。干燥后,有浅黄色光泽,形状似竹,故名腐竹。若挑起干燥后成片状物,则叫腐皮、油皮。
在GB/T 22106-2008《非发酵豆制品》中,腐皮和腐竹都归为腐竹类,其中从熟豆浆表面揭起的凝结薄膜,经干燥而成的产品称为腐皮;从熟豆浆静止表面揭起的凝结厚膜折叠成条状,经干燥(或不干燥)而成的产品称为腐竹。
基本生产流程:选料→去皮→泡豆→磨浆→甩浆→煮浆→滤浆→提取腐竹→烘干→包装。(鲜腐竹不需要烘干,保温拉条后包装即可)

蛋白质是腐竹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据了解,豆制品中的蛋白质来源于豆制品中含大豆蛋白质的原料,蛋白质属于质量指标。执行不同产品标准的腐竹,蛋白质含量要求可能不同。
其中《非发酵豆制品》(GB/T 22106-2008)中规定,腐竹(干燥)的蛋白质含量应≥45.0g/100g。
造成蛋白质含量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的加工工艺影响其终产品蛋白质含量不均匀,或者为节约成本没有严格按照配方投料,降低了含蛋白质原料的比例;也可能是企业对原料的质量把关不严,使用了蛋白质含量未达标的原料造成的。

特别强调的是,腐竹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等防腐剂;严禁使用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硼砂、乌洛托品等非食用物质,使腐竹增重、漂白、增加口感、防腐及增强韧性。
应在正规商超购买标示有生产许可证编号的腐竹,同时要查看产品的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含量等信息。
从外观看,也可折断再观察,好的腐竹为枝条或片叶状,质脆易折,条状折断有空心,无霉斑、杂质、虫蛀;
从其味来说优质腐竹具有腐竹固有的香味,无其他任何异味。劣质腐竹有霉味、酸臭味及其他外来气味。
从滋味判别,优质腐竹具有腐竹固有的鲜香滋味,次质腐竹滋味平淡,劣质腐竹有苦味、涩味或酸味等不良滋味。
干腐竹适于久放,但应置于通风干燥处。有霉味、霉斑、虫蛀等则不宜再食用。湿(鲜)腐竹应在不高于-12℃的条件下冷冻贮存。
患有肾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患者是不适宜食用腐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