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阔成科普丨调味品生产选购秘籍,点击查看!

时间:2022-11-24 点击次数:682

调味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产品,不仅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鲜等,还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促进食欲等。有的调味品还能起到去腥、除膻、解腻的作用。调味品有哪些国家标准及安全隐患,消费者在选购时如何选择,你了解吗?

调味品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01
酱油

国家标准:GB 2717-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

(1)风险隐患因素

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限量超标;

质量指标:氨基酸态氮不合格;

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限量超标;

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等防腐剂;同一功能的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过1;

非法添加:无完整酿造工艺,以配制法代替酿造工艺,使用香精勾兑代替酿造酱油,非法添加植物水解蛋白、三氯丙醇等物质。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原料存储条件不符合要求;

②生产过程中发酵条件不符合要求,原料中蛋白质转化率不足;

③生产过程灭菌工序控制不严格;

④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⑤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⑥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加强原料仓储条件控制,严格落实仓储管理要求;

②严格控制发酵工序的发酵条件,确保氨基酸态氮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③严格落实生产工艺,保证灭菌工序执行到位;

④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⑤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⑥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02
食醋

国家标准:GB 2719-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

(1)风险隐患因素

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限量超标;

质量指标:总酸不合格;

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等防腐剂;同一功能的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过1;超范围使用冰乙酸等酸度调节剂;

非法添加:无完整酿造工艺,以配制法代替酿造工艺,使用香精勾兑代替酿造食醋,非法添加工业用乙酸等物质。

(2)原因分析

①生产过程灭菌工序控制不严格;

②生产过程中发酵条件不符合要求;

③贮运环节控制不严格;

④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⑤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⑥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落实生产工艺,保证灭菌工序执行到位;

②严格控制发酵工序的发酵条件,确保总酸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③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④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⑤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⑥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03
味精

国家标准:GB 272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

(1)风险隐患因素

质量指标:谷氨酸钠含量不合格,硫酸盐含量超标;

(2)原因分析

①生产工艺控制不当;

②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落实发酵、提取及精制工序,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②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04
酱类

国家标准:GB 271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酿造酱

(1)风险隐患因素

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真菌毒素限量超标;

质量指标:谷物和(或)豆类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而制成的酿造酱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合格;

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超范围使用甜蜜素、安赛蜜等甜味剂;同一功能的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过1,

非法添加:非法添加罗丹明B、苏丹红等工业染料。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发酵工艺控制不当;

③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④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⑤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控制发酵工序的发酵条件,确保氨基酸态氮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③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④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05
调味料

国家标准:GB 31644-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合调味料

(1)风险隐患因素

微生物液体调味料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复合调味料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限量超标;

质量指标:含油的半固态调味料品质指标酸价、过氧化值不合格;

污染物:铅、镉等污染物限量超标;

其他污染物:含油的半固态调味料塑化剂污染;

食品添加剂:液体调味料超限量使用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等防腐剂;同一功能的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过1;固体复合调味料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非法添加:固体复合调味料非法添加工业级碳酸镁、工业染料苏丹红、罗丹明B、碱性橙、碱性嫩黄、酸性橙II等非食用物质;半固态调味料非法添加罂粟碱、吗啡、可待因、那可丁等非食用物质;

标签:配料表中食品添加剂标注不规范;无贮存条件、净含量等信息;营养标签计算错误或未标注营养标签信息。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生产过程灭菌工序控制不严格;

③贮运条件不符合控制要求;

④使用含塑化剂的管道、容器、包装材料等;

⑤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⑥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⑦标签审核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

⑧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落实生产工艺,保证灭菌工序执行到位;

③严格控制烘炒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油脂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④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⑤加强采购管理,应使用不含塑化剂等有害物质的食品接触材料;

⑥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⑦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⑧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06
 食盐

国家标准:GB 272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

(1)风险隐患因素

质量指标:食盐中碘含量不符合规定范围;

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亚铁氰化钾等抗结剂;

标签:低钠盐钠含量不符合要求。

(2)原因分析

①生产工艺控制不当;

②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③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④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控制加碘工序的混合均匀度,确保碘含量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②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③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④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调味品如何选购?

选购调味品,总原则是要求看准其包装或瓶子上的标签,选购正规厂家、标签明晰、认证标志清楚的产品。因为调味品的主要品质在于其色、香、味,并兼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因此,购买时主要通过各种调味品固有的色、香、味性状来鉴别其优劣。



  • 电话:029-81299806  029-81299808

  •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航天东路99号西安佳为科技产业园104栋4层

营业执照电子版在线查看

Copyright © 2021-2025 陕西阔成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1006071号-1  陕公网安备61019402000153号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扫码咨询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029-81299806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