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食用油及制品”,你能想到多少种美食?从各式炒菜、油炸食品到蛋糕……它能为人体提供热量和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不断丰富我们的食品种类,在烹饪美食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小阔带大家一起了解下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的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也揭秘一下其检验检测。
国家标准:GB 2716-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
①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等真菌毒素限量超标;
②质量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加热试验指标、浸出工艺的溶剂残留超标;
③污染物:苯并[a]芘等污染物限量超标;
④其他污染物:塑化剂污染;
⑤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乙基麦芽酚等香料,叶绿素铜钠盐等着色剂,超限量使用抗氧化剂;
⑥掺杂掺假:花生油中掺入其他低价油脂、芝麻油中掺入其他低价油、添加精炼后的废弃食用油脂;
⑦标签:用转基因原料生产的产品未标注转基因字样,调和油含量标识不清。
①进货查验、贮运环节控制不严格,花生、玉米等植物油原料霉变;
②生产过程温度控制不当、贮运过程中受到光照使油脂氧化酸败;
③压榨过程或烘炒环节控制不当;
④使用含塑化剂的管道、容器、包装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接触了酚醛树脂、可塑性聚酯等;
⑤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⑥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⑦标签审核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
⑧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控制精炼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油脂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③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④加强采购管理,应使用不含塑化剂等有害物质的食品接触材料;
⑤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⑦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国家标准:GB 1519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脂制品
①污染物:镍等污染物限量超标;
②质量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反式脂肪酸超标。
③微生物:人造奶油(人造黄油)的大肠菌群、霉菌等微生物限量超标。
①油脂氢化过程催化剂镍残留;
②生产过程温度控制不当和贮运过程中受到光照使油脂氧化酸败;
③杀菌温度或时间不当或储运条件不当导致微生物限量超标;
④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①严格控制精炼、杀菌等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②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③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国家标准:GB 1014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动物油脂
①污染物:苯并[a]、总砷等污染物限量超标;
②质量指标:丙二醛、酸价、过氧化值超标;
③非法添加:非法添加工业鱼油、工业猪油等物质;
④掺杂造假:掺入其他低价油脂,添加精炼后的废弃食用油脂。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生产过程温度控制不当和贮运过程中受到光照使油脂氧化酸败;
③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④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控制精炼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油脂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③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④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⑤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