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摊的茶叶蛋、凉拌菜里的皮蛋、家常番茄炒蛋,蛋类及其制品凭借丰富的营养和便捷的食用方式,成为了大众餐桌上的常客。但处理、烹制或储存不当,可能暗藏食品安全隐患。本文为您梳理其安全风险,并附上实用防范指南。
GB 274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对鲜蛋、蛋制品的感官、污染物、微生物等都有要求:
(一)沙门氏菌污染
沙门氏菌是蛋类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因食用鸡蛋引发的疾病案例中,由沙门氏菌污染导致的病例占比高达70%至80%。
蛋类可能通过两种途径被沙门氏菌污染:蛋壳表面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细菌可通过蛋壳上的小孔或裂纹进入蛋内;沙门氏菌也可在蛋壳尚未形成时,经家禽受感染的生殖组织直接污染蛋内。
受污染的蛋类外表通常与正常蛋无异,无法通过肉眼识别。
(二)皮蛋的特殊风险
皮蛋除了可能携带沙门氏菌外,传统工艺制作的皮蛋还可能存在铅污染风险。虽然国家已推广“无铅皮蛋”工艺,但消费者仍应警惕铅超标的风险,尤其是来自非正规渠道的产品。
(三)加工与储存风险
制作混合蛋浆是餐饮业常见的做法,但若其中一只蛋受污染,会使整个容器中的蛋浆都受到污染,如未彻底煮熟,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不当的储存条件也会增加风险。蛋类应在4℃或以下冷藏,已经冷藏过的鸡蛋不应转移到室温下保存,因为温差会导致蛋壳表面形成水珠,有利于微生物进入蛋内。
(一)选购要点
1.选择可靠渠道:购买蛋类时应选择正规超市、农贸市场等官方渠道,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选择清洁、没有裂纹或蛋液漏出的蛋。
2.认准无铅标识:购买皮蛋时,选择标注“无铅工艺”的产品,并注意查看产品标签,确保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3.避免问题产品:不购买蛋壳破裂、外观异常、有异味或发霉的蛋制品。
(二)储存指南
1.及时冷藏:蛋类应贮存在阴凉干爽的地方,最好存放在冰箱内,保持在4℃或以下。
2.遵循先进先出:按照先入先出的原则使用鸡蛋,避免储存时间过久。少买勤买,减少库存。
(三)处理与烹任建议
1.充分加热:把蛋类彻底煮熟至中心温度达75℃或至蛋黄凝固。皮蛋应蒸煮后再食用,如凉拌,可先将皮蛋切块后用开水焯烫1-2分钟。
2.避免生食:尽量避免生食或半生食蛋类。如确需制作生或略熟的蛋类菜式,应选用经巴氏消毒的蛋制品。
3.防止交叉污染:处理蛋类前后应彻底洗净双手。每次处理蛋及蛋制品前,须清洁和消毒所有用具及食物接触面。
不同蛋制品的具体风险与防范措施参考表:
蛋制品类别 | 主要风险 | 推荐防范措施 |
鲜蛋 | 沙门氏菌污染 | 彻底加热至蛋黄凝固 |
皮蛋 | 沙门氏菌、铅污染 | 选择正规无铅产品,食用前蒸煮 |
茶叶蛋 | 高钠含量、长时间熬煮产生硫化铁 | 避免久熬,控制食用量 |
混合蛋浆 | 交叉污染,细菌繁殖 | 即制即用,避免储备,彻底煮熟 |
(一)安全食用习惯
养成安全的蛋类食用习惯。切勿生食鸡蛋,避免食用溏心蛋、开水冲鸡蛋或毛鸡蛋(鸡仔胎),这些食品都可能携带沙门氏菌和其他细菌。
食用皮蛋,应控制食用量,避免过量食用增加肾脏负担。儿童、老人、孕妇及肾功能较弱人群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茶叶蛋虽美味,但应注意其钠含量较高的问题,适量食用。
(二)识别中毒症状
沙门氏菌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感染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三)应急处理措施
一旦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快就医,并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注意保留可疑食品样品、呕吐物、腹泻物及消费票据、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据,为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