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法律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37487-2019)等。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 37487-2019)规定,宾馆、民宿需在场所内醒目位置公示以下内容,确保信息清晰可查: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公示内容需与许可范围的经营项目保持一致,许可证有效期为4年。
卫生信誉度等级:实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场所,需公示相应等级标识。
人员健康合格证明: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需齐全有效,宜由个人随身携带或场所集中保管以便查对,证明有效期为1年。
卫生检测结果:按规定对场所空气质量、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公共用品用具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等进行卫生检测,每年不少于1次,检测结果需如实公示并及时更新。
公共场所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加强营业场所通风换气,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并详实记录消毒情况。
使用中央空调的场所,需按标准保障通风量,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做好相关记录。
严格落实生活饮用水源卫生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水源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采购和使用消毒药剂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所用消毒剂必须具备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及卫生许可批件,标签符合规范,且在保质期内,使用过程严格遵循操作要求。
配备完善的“三防”设施,下水道和排气扇口安装防鼠网,门口设置防蝇帘或风幕机,窗纱完好无损,有效防范蚊蝇等病媒生物。
公共场所内显著位置需设置禁烟标识,落实禁烟管理要求。
公共用具清洗消毒间
1.需设置专用清洗消毒保洁间或专属区域,不得擅自停用或变更用途,清洗消毒间内禁止从事与清洗消毒无关的活动,清洗、消毒、保洁设施需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2.配备专用布草间或布草柜,内部不得放置饮水机、制冰机、清扫工具、个人生活用品、杂物及其他无关物品。保持布草间(柜)干净整洁、通风良好,无霉斑和积尘,配备并正常使用病媒生物防治设施,杜绝病媒生物滋生。
3.配备客房清洗专用的三联或四联筐,对马桶刷、面盆刷、抹布、消毒液等进行分类存放,并标注清晰标识。
4.布草按床位数的3倍配置,杯具、拖鞋等公共用具按床位数的2倍配置,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毒”制度。
需建立健全以下档案资料,确保管理规范、有据可查:
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文本;
有效期内的微小气候监测报告;
公共用品清洗、消毒记录台账;
公共卫生用品索证索票登记台账;
集中空调清洗消毒台账;
公共场所预防传染病传播应急工作预案;
从业人员卫生健康知识培训记录及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