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氯丙烯中毒是工业生产中密切接触氯丙烯(烯丙基氯)所致的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疾病。很多产品生产过程中都会使用,如何有限预防职业化学有害因素——氯丙烯,我们一起看看!
氯丙烯,又称烯丙基氯,化学式CH2=CHCH2Cl,为具有难闻气味的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易挥发,易爆,爆炸极限2.9-11.2%。
1.2000年8月,淄博市某配件厂,7例中毒。
2.2002年12月-2005年8月,潍坊市某个体作坊,11例职业性慢性中毒。
3.2003年,荆州市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厂,4例职业性慢性中毒。
4.2010年,某动物药品有限公司,1名生产工人慢性轻度中毒。
……
氯丙烯是重要的化学中间体。主要用途是生产环氧氯丙烷、烯丙基酯、烯丙醇、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甘油等有机中间体,也是农药、医药的原料,还可合成树脂、涂料、氯醇橡胶、胶粘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阻燃剂、纸张增强剂、土壤改性剂、香料等精细化工产品。在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都有机会接触氯丙烯,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经呼吸道吸入是职业性氯丙烯中毒的主要途径,其次为皮肤接触吸收。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丙烯浓度测定对诊断有参考意义。短时间接触高浓度氯丙烯主要引起眼、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接触可产生轻度刺激。

高浓度氯丙烯对黏膜有刺激作用,并有轻度麻醉作用,高浓度蒸气可致流泪、咽干 、胸闷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嗜睡、全身无力等症状,一般脱离接触即可好转。慢性中毒主要损害周围神经,长期密切接触可出现双腿沉重乏力,四肢远端麻木、酸胀、抽痛、发冷等症状;有对称性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觉、触觉、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同时可出现四肢肌力降低或远端肌肉萎缩,发生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为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19)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规定:氯丙烯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为2mg/m³,PC-STEL为4mg/m³。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丙烯的职业卫生检测方法是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脱离氯丙烯接触;对症支持治疗以促进神经修复、再生为主,可给予神经生长因子、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或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治疗,并辅以理疗、针灸疗法和对症处理。
具体治疗原则参见《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的诊断标准》(GBZ 6—2024)。

(一)加强安全管理,制订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二)实行密闭化生产,定期检修设备,防止跑、冒、滴、漏。
(三)加强通风排毒及净化措施。
(四)认真执行职业卫生标准规定,张贴职业危害告知卡。
(五)做好生产环境监测,设置自动报警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应用,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等有效的个人防护设备和监护措施。
(七)加强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和自救互救线管知识技能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八)坚持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体检。
(九)把握职业禁忌证(多发性周围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