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严寒,是很多人饮食进补的高峰季节,同时临近岁末,各类宴请、亲友聚会、年终总结会等群体性聚餐活动会大幅增加,群体性食物中毒和各种食源性疾病的高发,食品安全风险相应增大,应慎重把好“入口”关。针对冬季饮食特点,为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特作出以下提示。
虽然低温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是三明治、肉夹馍、汉堡等冷食类食品因原料污染、交叉污染、储存不当等原因仍容易受到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这些食品的加工要把好“原料关、加工关、冷藏关”三关,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及生长繁殖。
民间有用乌头、钩吻等制备药膳食品和泡制药酒来治疗风湿疼痛相关疾病的传统。由于普通炖煮加工方式难以破坏这些有毒植物毒素的毒性,特别是乌头碱易溶于酒精,药膳药酒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中毒。应提高对乌头、钩吻等中毒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制备药膳食品一定要在中药师或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作,不买不喝来路不明或乌头、钩吻泡制的药酒。
在农村地区和小餐馆,由假酒或误饮醇基燃料引起的甲醇中毒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白酒,注意选择包装完整、标签标识符合标准的产品,不购买或饮用无食品生产许可的白酒,切勿私自勾兑来源不明的散装白酒,杜绝来历不明的白酒流向餐桌。聚会用餐时饮酒,尤其是饮用散装白酒、自制药膳酒、不明来源酒水后,若出现醉酒症状并同时伴随畏光、复视、视力下降等视力损伤症状,应当高度重视,及早就医。

腌制菜是蔬菜经过腌制或酱渍等加工工艺得到的传统食品,包括常见的酱菜、泡菜、发酵酸菜等。冬季腌菜及食用腌制菜的频率较其他季节升高,腌制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很多盐,在腌制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如亚硝酸胺等有害物质而引起中毒。腌制菜虽然可口,但是要注意控制食用量,避免钠摄入量超标及降低亚硝酸胺等有害物质的中毒风险。

冬季来临,火锅成为广受消费者欢迎的餐饮方式之一。吃火锅时要坚持生熟分离、防止交叉污染;每次添加汤汁后要待再次煮沸后再继续煮食;要注意均衡饮食,不宜过量进食胆固醇含量较高的内脏。慎用海鲜产品、四季豆、野蘑菇、鲜黄花菜等食品,防止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