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三伏天来啦!!

今日初伏,40天的三伏正在向你袭来,
夏季炙烤☀️☀️☀️模式,已正式上线。

那么工作中发生中暑或热射病,算工伤吗?
高温禁忌证及高温职业健康检查有哪些?
一起了解下:
某地卫生健康局收到市人民医院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显示某公司员工雷某被诊断为职业性中暑(热痉挛)。之后,卫生健康局执法人员对雷某所在的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卫生执法检查。检查发现:雷某所在的木工封模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高温,经进一步核查确认,该用人单位未组织包括雷某在内的49名劳动者参加接触高温的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执法人员对该公司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行为予以立案调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最终给予罚款人民币200000元的行政处罚。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的一种类型,常见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典型表现为发病急,体温高,体温高达40℃以上,皮肤干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是致死,常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是最严重的一种中暑类型。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明确中暑为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但必须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职业病诊断机构根据高温作业的职业史、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参考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经诊断为职业病的可以认定为工伤,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如果不是因工作引发的热射病,算不算工伤呢?
一般不行。
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也就是我们的小腿肌肉为著,体温一般正常,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及时处理后,一般可在短时间内恢复。
热衰竭是主要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 40 ℃,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体温高达 40 ℃及以上,皮肤干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并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致命。

中暑是急性病,所以需要立即处理,但不管是哪一类型中暑,立即脱离高温环境是第一位的。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神志清楚的患者可喝点淡盐水和凉水,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腋窝、大腿根部大动脉出等处,帮助散热。情况特别严重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需要强调的是,在等待和就医途中上述降温措施不能停。
高温天气,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采取防护措施,建议合理安排和调节工作时间,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工作,适时休息,补充水分。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以备不时之需,另外就是要按照单位、企业的作业要求安全作业。
| |
| |
| ①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血糖 |
②选检项目:有甲亢病史可检查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 |
| |
| |
| ①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血糖 |
②选检项目:有甲亢病史可检查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 |
🔷检查对象:
因意外或事故接触高温可能导致中暑的职业接触人群(包括参加事故抢救的人员),或高温季节作业出现有中暑先兆的作业人员
🔷检查内容:
| 如头痛、头昏、胸闷、心悸、多汗、高热、少尿或无尿、观察神志状况等 |
| |
|
| |
|

1、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
用人单位应当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证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2、加强培训,配备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根据不同作业需要,向劳动者提供防热服、隔热面罩等,并监督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此外,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劳动者配备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药品。
3、规范开展职业健康监护
用人单位应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凡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应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劳动者如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中暑先兆,应及时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可适当补液观察;病情严重者应及时送医疗机构救治。
4、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用人单位应根据气象部门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用人单位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7℃~40℃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5℃~37℃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劳动者一旦在高温作业时中暑,可以进行职业病诊断,被认定为职业性中暑的可申报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